混合承重結(jié)構(gòu)抗震加固改造設計
發(fā)布日期:2021-04-23 09:11:31 瀏覽量:1036一、 底部框架-抗震墻房屋的結(jié)構(gòu)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上部的砌體抗震墻與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墻應對齊或基本對齊。
2 房屋的底部應沿縱橫兩方向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抗震墻,加固改造并應均勻?qū)ΨQ布置或基本均勻?qū)ΨQ布置。6、7度且總層數(shù)不超過五層的底層框架抗震墻房屋,應允許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間的砌體抗震墻,但應計入砌體墻對框架的附加軸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況應采用鋼筋混凝土抗震墻。
3 底層框架-抗震墻房屋的縱橫兩個方向,第二層與底層側(cè)向剛度的比值,6、7度時不應大于2.5,8度時不應大于2.0,且均不應小于1.0。
4 底部兩層框架-抗震墻房屋的縱橫兩個方向,加固工程底層與底部第二層側(cè)向剛度應接近,第三層與底部第二層側(cè)向剛度的比值,6、7 度時才不應大于2.0 ,8度時不應大于1.5,且均不應小于1.0。
5 底部框架-抗震墻房屋的抗震墻應設置條形基礎、筏式基礎或樁基。
二、 底部框架-抗震墻房屋加固改造的地震作用效應應,按下列規(guī)定調(diào)整:
1 對底層框架-抗震墻房屋,底層的縱向和橫向地震剪力設計值均應乘以增大系數(shù),其值應允許根據(jù)第二層與底層側(cè)向剛度比值的大小在1.2~1.5范圍內(nèi)選用。
2 對底部兩層框架-抗震墻房屋,底層和第二層的縱向和橫向地震剪力設計值亦均應乘以增大系數(shù),其值應允許根據(jù)側(cè)向剛度比在1.2~1.5范圍內(nèi)選用。
3 底層或底部兩層的縱向和橫向地震剪力設計值應全部由該方向的抗震墻承擔,加固工程并按各抗震墻側(cè)向剛度比例分配。
三、 底部框架-抗震墻房屋加固改造的樓蓋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過渡層的底板應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板,板厚不應小于120mm;并應少開洞、開小洞,當洞口尺寸大于800mm時,洞口周邊應設置邊梁。
2 其他樓層,采用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時均應設現(xiàn)澆圈梁,加固工程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時應允許不另設圈梁,但樓板沿墻體周邊應加強配筋并應與相應的構(gòu)造柱可靠連接。
四、 底部框架-抗震墻房屋加固改造的鋼筋混凝土托墻梁,其截面和構(gòu)造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梁的截面寬度不應小于300mm,梁的截面高度不應小于跨度的1/10。
2 箍筋的直徑不應小于8mm,間距不應大于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小于1/5梁凈跨范圍內(nèi),以及上部墻體的洞口處和洞口兩側(cè)各500mm且不小于梁高的范圍內(nèi)箍筋間距不應大于100mm。
3 沿梁高應設腰筋,數(shù)量不應少于2φ14,間距不應大于200mm。
4 梁的主筋和腰筋應按受拉鋼筋的要求錨固在柱內(nèi)。加固工程且支座上部的縱向鋼筋在柱內(nèi)的錨固長度應符合鋼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關(guān)要求。
五、 單層空曠房屋大廳,加固改造支承屋蓋的承重結(jié)構(gòu),在下列情況下不應采用磚柱:
1 9度時與8度Ⅲ、Ⅳ類場地的建筑。
2 大廳內(nèi)設有挑臺。
3 8度Ⅰ、Ⅱ類場地和7度Ⅲ、Ⅳ類場地,大廳跨度大于15m或柱頂高度大于6m。
4 7度Ⅰ、Ⅱ類場地和6度Ⅲ、Ⅳ類場地,大廳跨度大于18m或柱頂高度大于8m。
六、 前廳與大廳,大廳與舞臺間軸線上橫墻,加固工程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應在橫墻兩端,加固改造縱向梁支點及大洞口兩側(cè)設置鋼筋混凝土框架柱或構(gòu)造柱。
2 嵌砌在框架柱間的橫墻應有部分設計成抗震等級為二級的鋼筋混凝土抗震墻。
3 舞臺口的柱和梁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加固工程舞臺口大梁上承重砌體墻應設置間距不大于4m的立柱和間距不大于3m的圈梁,立柱、圈梁的截面尺寸、配筋及與周圍砌體的拉結(jié)應符合多層砌體房屋要求。
4 9度時,舞臺口大梁上的磚墻不應承重。
文章來源: 永年加固公司 本文鏈接: http://miseto.com/a_20210423132219.html 任何關(guān)于加固工程的問題和建議,敬請咨詢:0591-87868646
下一篇: 舊房的抗震加固應用






